分享這篇文章:
分享這篇文章:

公安事件頻傳 什麼風險最常見﹖

走在大街小巷,一家家店誘惑著五感,全是日常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,像進行繽紛有趣的感官之旅。服務業一向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主力,這當然包括街頭林立的小店,他們勤奮又有創意,為端出好產品好空間而全力拼鬥著。

但店鋪行號看似規模小,為提升競爭力,裝潢、設備和材料也都有可觀的投資,而員工穿梭其中、顧客來來往往,一個小意外就會造成巨大風險,不僅商家的投資與努力付諸流水,甚至引發公共意外安全問題,導致官司纏身。

風險防不勝防,開店究竟有哪些常見的風險?有適當的保險可當後盾嗎?

2017年逢甲商圈的咖哩餐廳,因為換瓦斯桶不慎造成瓦斯外洩,加上開啟電扇瞬間引起火花產生嚴重氣爆,造成餐廳和瓦斯行老闆、二樓租屋者三人傷重不治,並波及用餐顧客和路人共13傷。這只是開店風險的其中1例。

一般公安事件會造成三大損失,最直接的是店家「財產」,包括房屋、裝修、設備和貨物損失;其次為「第三人」傷亡或財損,如顧客和路人傷亡,或隔壁店家、騎樓汽機車受損等;以及「員工」傷亡和財物損失,老闆都須負賠償責任。

店家風險都不同 怎麼買最安全﹖

除人為疏失之外,有些行業本身就隱藏致命危機。美容SPA因注重隱私,空間密閉且隔間多,不僅逃生動線易受阻礙,裝修華麗也多為易燃材質,若發生火災更嚴重。另外,機車行存放大量機車,泡棉坐墊也是易燃物,加上車輛緊密排放,更易迅速延燒造成公共危險。

以時下流行的美食餐廳為例,燒烤店的排煙管老舊,火鍋店地板較為滑濕,「高齡者有跌跤骨折的風險,酒精燈點燃不慎,可能造成顧客燙傷」都可能付出高昂賠償。

另外外送平台的崛起,也有令人擔心的交通事故和食物腐敗風險。洗衣店堆存大量衣物,也易釀火災,而洗劑不當造成貴重衣物的毀損,店家賠償都是沉重負擔。

由此可見,店家面臨的風險不小,最好透過保險轉嫁損失;但保險又非頭家的專業,因此保險公司針對頭家最常面臨的風險,設計保險計畫,可擁有周全保障,省時又省保費,且可靈活搭配。

保障店家自身損失 火險現金險好幫手

火災是店家最易發生的意外事故,值得注意的是,台灣多為住商混合,前有機車行、後有臥房,或一樓是餐廳、二樓是住家,都不算罕見,這些都必須以商業火保承保。

住宅有專屬的保單,包括地震保險等,承保範圍較廣。商業火險則依建築等級、使用性質和承保事故來計算保費,兩者性質完全不同。只要同一地址有住商混合的情況,就須以商業火險承保。

基本上,住宅火險一百萬保額,保費約二百多元;但商家面臨的風險較大,商業火險同樣一百萬保額,保費要二千多元,差距十倍之多。再者,台灣多颱風地震等天災,住宅投保火險自動納入地震險,保費統一為1,350元,商業火險的地震險則必須加費加保。

至於火險保費,一般商業火險依坪數、建築等級和財產價值的不同,所繳保費不同。若是租來的房子,商家也可以投保法定火災責任險。

責任賠償可觀 三大責任險一定保

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,是店舖商家不可忽視的風險,法令對特定行業的頭家應該投保的責任險也有規定,例如公共場所必須投保的「公共意外責任險」,各縣市都有200萬~600萬不等的最低投保金額規定,未按規定須罰1萬~20萬。(詳表一)